9月3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六屆中非公司家大會開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歡迎包括非洲公司家在內的世界各國公司家到中國投資興業,也積極鼓勵中國公司家到非洲開拓發展,攜手共建“一帶一路”。
在世界經濟版圖中,非洲是一片日漸升溫的熱土。過去10年,其正成為中國和東南亞之外,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地方,大多數年份增長率保持在4%~6%。
拉動非洲經濟的引擎中,來自中國的力量不容小覷。商務部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00年中非貿易額僅為100億美元,2017年時達到1700億美元。這一年上半年,中非貿易額已達9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2017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31億美元,是2003年的近40倍。
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對非各類投資存量超過1000億美元,幾乎遍布非洲每一個國家,涵蓋科技、地質勘查、房地產、金融、批發零售和農業等領域。
在中非經貿關系日益緊密的背后,公司無疑是重要的推動力。
中國公司正在“走進非洲”,其既為自身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也帶動了中國公司、中國產品、中國標準“走出去”,同時幫助非洲改善了基礎設施,創造就業,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在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中國經濟周刊》作者與眾多中國公司家面對面,傾聽他們“走進非洲”的投資故事,透視其中寶貴的經驗與面臨的挑戰。
中國為非洲工業化帶來窗口機遇期
中非合作,源自互補。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看來,隨著中國的工資水平上升,中國的產品升級將帶動新一輪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轉移,這是史上最大的窗口機遇期。“中國制造業從業人數為1.24億人,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從業人數達8500萬人,而整個非洲制造業的從業人數不超過1000萬人,8500萬勞動人口的窗口機遇期足以讓非洲國家同時實現工業化。”
他認為,目前非洲國家基礎設施普遍較差,這已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可以幫助非洲國家解決基礎設施方面的瓶頸,為非洲抓住工業化機遇創造條件。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也提出,非洲能源基礎設施確實需要加快發展。他認為,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現在非洲的人均用電量是世界人均用電量的五分之一,沒有充足的能源保障,工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加快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
在中國國家非洲事務特別代表許鏡湖看來,目前非洲在資金、人才、基礎設施上的三大瓶頸制約了非洲的發展。
許鏡湖認為,中國擁有人才、資金、設備裝備等方面的優勢,可以補充非洲的短板,而且中方在與非方合作時會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論證,選擇的合作項目也會考慮建成后的自主和可持續發展。
摩洛哥公司家聯合會主席梅祖爾對《中國經濟周刊》作者認為,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伙伴關系是一種循序漸進式的合作關系,第一階段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在現階段,非洲的工業化轉型為中國公司帶來了發展機遇,中國公司可以借助非洲的資源優勢,打造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
如果說中國在能源、交通等建設方面對非洲的幫助都屬有形資產,那么經驗、模式等“授人以漁”的無形資產顯然更受非洲青睞。
佛得角普爾曼投資公司CEO安德瑞對《中國經濟周刊》作者認為,“中國有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這正是對目前中非合作最準確的描述。”
莫桑比克索尼帕有限公司董事長拉提爾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作者采訪時認為,與其他西方國家對非援助不同的是,中國提供的援助和投資都是從非洲本身的發展需求出發,而不僅僅是根據他們認為需要提供的幫助。
“非洲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而是如何幫助非洲實現自我發展,通過自己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從根本上解決非洲發展的問題。過去一些國家給予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基礎建設、教育醫療和糧食供給上,這些雖然能解決非洲一時的問題,但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拉提爾說。
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德希納說,“非洲現在貿易的產品中70%都是原材料,就像中國在1979年時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好的供應鏈,生產出一些有附加值的產品,不僅僅是油氣或者農產品(5.070, -0.01, -0.20%),我們需要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
在中非合作不斷深化緊密的背景下,可以預見,世界會看到更多的“非洲制造”。南非黑人工商理事會主席桑迪萊·尊古認為,南非是非洲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但還需要進入價值鏈的上游,要有高價值的生產制造業。目前,非洲的貿易還是以基礎產品和原材料為主。南非非常注重建立產品基礎,在制造業領域的經驗和積累越來越豐富。未來,南非將進一步增加高價值包裝器材等高附加值產品的貿易。希望中南兩國在農業加工、礦物選礦和先進制造等領域深化合作。(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6期)
加強屬地化管理,中國公司實現“授人以漁”
值得一提的是,在“授人以漁”的過程中,不少中國公司作為“過來人”,都有不少經驗。
屬地化管理是在非洲的中資公司普遍談到的關鍵詞。《中國經濟周刊》作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中資公司在非建設項目,多重視本地員工的雇傭和培養,特別是勞動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養。屬地化管理的意義在于,一旦中資機構撤離該項目,其自身依舊有造血能力,可以繼續良好地運行下去。
中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下稱“國機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介紹,“我們非常重視屬地化管理,特別重視非洲項目當地員工的發展,踐行能力建設的行動,除了雇傭非洲當地的勞務人員,創造大量就業以外,更重視當地員工的培訓,培養當地自行發展的能力。”
任洪斌舉例說,國機有限公司在赤道幾內亞建設水電站輸變電項目過程中以及建成后,為該國培訓了248名國家電力系統管理和技術骨干人員。“我們培訓的人員現在已經在赤道幾內亞電力公司以及赤道幾內亞國家級項目當中擔任重要崗位。”
2012年,國機有限公司在貝寧投產的某紡織廠項目,一共雇傭1216名當地員工,中方只派了5名管理人員。“現在這個項目不僅解決了貝寧棉花的深加工問題,同時每年上繳各種稅收1.5億西非法郎,為振興與發展貝寧紡織工業開辟了成功之路。提高非洲所產的初級產品附加值,在當地生產、利用當地原料、培訓當地員工,使產品能夠在當地生根,為當地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這種經驗值得長期推廣。”任洪斌說。
對于屬地化管理,在非洲47個國家開展業務、非洲項目占海外業務70%以上的中國鐵建(10.040, 0.13, 1.31%)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建”)也有同感,中國鐵建總裁莊尚標介紹,“中國鐵建積極關注所在國當地員工的就業和培訓,因為不管從管理的角度還是屬地化、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都需要大量雇傭當地員工。”據統計,50多年來,中國鐵建在非洲培訓當地人員超過30萬人次。
中國電力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洪水認為,大部分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是投資巨大,回收周期長。“這就要求中企在各非洲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屬地化運營,沒有當地國家和其他力量的參與,是不可持續的。”
咨詢公司麥肯錫對8個非洲國家的1000多家中國公司進行調研后發現,這些公司89%的雇員都是非洲本地人,總計為當地民眾提供了30余萬個工作崗位。由此可以大致推算,整個非洲的1萬多家中資公司為當地創造的就業崗位應達到數百萬個。
從礦產到旅游,中國公司在非洲投資領域日益擴大
中國公司在非洲的經營領域日漸呈現多元化及產品升級的特征。
渣打銀行公司及金融機構董事總經理魯靜認為,“像礦產、自然資源這些傳統項目比重在下降,高新科技、制藥、健康醫療等公司都慢慢來到非洲,他們對非洲市場非常感興趣。”
文化和旅游合作便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要常來往,常來往就給我們發展旅游貿易帶來很好的空間。”中國光大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鵬對《中國經濟周刊》認為,過去5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非兩國的旅游貿易日益激增。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游客到非洲的人數達到1000萬~1100萬,占中國出境旅游總量的10%,這一數字比6年前的3%翻了三番,而且平均每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長。
據李曉鵬介紹,接下來,光大有限公司將構建中非旅游貿易生態圈,并在4個方面推進:
第一,加大中非雙方對話交流機制。旅游服務涉及各個方面,因此需要通過對話、交流解決政策問題。第二,打造中非雙方雙向推薦機制。非洲是富饒美麗的地方,中國美麗的風景也吸引著非洲人民,但雙方在市場推薦方面存在差距。第三,建立中非雙方產品協同機制。旅游需要交通、服務、金融業的支持,尤其需要環保業的支持。盡管非洲的風景很好,但在環保方面還需進一步改善,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非洲旅游。第四,打造中非雙方服務提升機制。目前,中非旅游產品比較單一,缺乏個性化、小眾群體、團隊旅游和會展等方面的旅游產品,還需打造一系列旅游產品。
對文化領域的合體,中國保利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高深有體會。他說,保利一方面通過市場化運作,對非洲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進行包裝、運作,引進到中國;另一方面,也要把中國優秀的、傳統的藝術形式,包括歌舞、電影和電視劇等,貿易到非洲國家,讓非洲人民能夠消費到中國好的文化產品。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非洲一體化和自主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我們要共同采取PPP、POT等形式,支持非洲鐵路、公路、航空、港口、電力和電信建設,促進非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說。
據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戴維·多拉爾測算,中國目前一年對非洲的基礎設施投入約100億美元,約占非洲所有基礎設施項目外來資金的1/3。
在對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上,央企當仁不讓。在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央企頻簽大單,其中不少便在基礎設施領域。
9月2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認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公司將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對接非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推動中非公司務實合作邁向更高水平。
正如李曉鵬所言,在中國公司對非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貿易中,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的支持正在變得不可或缺。
9月5日,中非金融合作銀行聯合體在京成立。銀聯體的創始成員之一、成立于1920年的埃及銀行行長埃特雷比介紹,過去40年埃及銀行參與了42個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項目,“中非銀行之間要進行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非洲來說這是一個重要機遇,中國也應該從中獲益。銀聯體會對中非合作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希望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可以消除自由貿易和商務方面的任何障礙。”
民企掘金非洲:不能什么條件都具備才來,那就沒機遇了
除了國企,民企對非投資也快速增長,逐漸成為對非投資的重要力量。
麥肯錫的調查報告顯示,整個非洲大陸的中資公司超過1萬家,其中90%是民營公司。這1萬家公司中有近三分之一從事制造業,在非洲當地的市場份額達20%;四分之一從事服務業,開展貿易往來的公司也超過五分之一。
在民營公司最為集中的制造業領域,新的氣象正在悄然發生。
例如在工業領域,位于埃塞俄比亞的華堅有限公司除了已建成9條現代化制鞋生產線,具備年生產貿易女鞋300萬雙的產能外,還在埃塞規劃建設“中國(廣東)—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計劃總投資10億美元,預計2020年建成,每年可為埃塞俄比亞創匯20億美元,提供3萬至5萬個就業崗位。
在農業現代化領域,江蘇牧羊有限公司在埃及蘇伊士園區投資新建鋼板倉和飼料機械生產工廠,年產鋼板倉320萬噸倉容、飼料加工生產線38套產能,不僅能填補非洲農業機械細分領域的空白,還能緩解部分非洲國家的糧食安全及缺糧現狀,可以推動完善非洲糧食生產、加工、收購、儲存、銷售等產品鏈條。
擁有12億人口和3倍于中國土地面積的非洲,其巨大的市場機遇給予行動敏捷、極富進取精神的中國民營公司同樣巨大的發展空間。
8月28日,中國巨石(9.420, -0.30, -3.09%)埃及公司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在埃及蘇伊士經濟特區投產。巨石埃及基地是中國之外世界最大的玻纖生產基地,也是非洲唯一的玻纖生產基地,填補了非洲大陸玻纖制造業的空白,也使埃及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玻纖生產國。(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6期)
民營公司在非如何取得成功?中國巨石董事長張毓強坦言,“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在商言商,強者自強,充分發揮公司家、創業者的作用。”
“6年前,當巨石踏上埃及決心建立第一個海外玻纖生產基地時,沒人能想到我們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今一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拔地而起。”張毓強說,埃及具備生產要素條件,只是保障系數、安全系數沒那么高,比如電力的穩定性。“但你不能什么條件都具備才來,那就沒有機遇了。”
敢于占領先機的中國巨石已經嘗到了甜頭。據張毓強介紹,現在巨石埃及每噸產品的單位利潤高于國內水平。“這還是在埃及對電、天然氣和水的補貼逐步下降的情況下實現的,這就是對這個項目價值的最好說明。”
中非公司家大會“深化貿易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專題研討會現場《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作者 肖翊|攝
中國公司在非洲面臨哪些挑戰?
中國公司走進非洲市場的同時,也需要面對非洲這片神秘熱土所帶來的挑戰。非洲國家多數并不發達,有些國家政治并不穩定,很多地方的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還可能存在因語言、文化等原因導致的與當地人的溝通障礙。
中鐵工業(9.820, -0.29, -2.87%)品牌總監焦衛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作者,中國公司在非洲面臨幾方面的挑戰:“第一是政治沖突和局勢動蕩,近年來非洲整體局勢趨穩,但是局部還有動蕩;第二是法律體系復雜,非洲處于歐亞大陸圈中,分布了大陸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還有當地的各種習俗,這為我們掌握當地的法律規則造成了很大困難;此外,非洲語言也非常多樣,非洲民族眾多,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有帶當地特色的英語、法語等,這對我們在當地的交流溝通造成了困難。”
這樣的挑戰在現實中不勝枚舉。
2011年,北非國家利比亞戰亂,中國建筑(5.120, -0.04, -0.78%)工程總公司曾在3天內把超過1萬名員工撤出,雖然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情況最復雜的中國海外務工人員撤離奇跡,但對公司在當地的經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同在2011年,中國巨石的一條玻璃纖維生產線剛在埃及開始建設,埃及就爆發了革命,長期執政的穆巴拉克國家被推 翻,政局動蕩使中國巨石在投產過程中的原材料、質量、成本、產品等環節全部受到波及。
除了戰爭的硝煙外,非洲當地復雜的商業法律也給中國公司帶來困擾。一位在南非從事工程貿易的中國商人說,即便在南非這樣商業文明相對發達的非洲國家,進行國家采購時需要遵守復雜的競爭性投標程序,而如果競爭對手沒有競標成功,那么中方有可能會被其以一些子虛烏有的原因起訴。
此外,面對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沖突對中國公司更是家常便飯。中國巨石埃及公司負責人曹國榮認為,中國員工到外面打狗回來燒菜,讓埃及員工無法忍受;中國師傅“傳幫帶”埃及徒弟,有時拍拍徒弟的頭認為友好,而埃及人認為這是一種侮辱,甚至為此打得頭破血流;埃及拉絲工俯身處理廢絲,中國員工路過時拍拍屁股,本意是打個招呼,也會為此打上一架。更不用說,一開始有中國員工吃豬肉,甚至引起當地員工罷工。
渣打銀行公司及金融機構董事總經理魯靜認為,到任何一個不熟悉的市場都會面臨風險,應持開放的心態,同時采取最有效方式一一規避。她建議,中資公司出海時應尋找強有力,同時具有國際視野的當地伙伴,能夠切實幫助公司 。
苦盡才能甘來,一位曾在華為尼日利亞公司工作過的人士這樣描述他的非洲生活:“后來在尼日利亞待了很多年,漸漸習慣了聽到這里發生了恐怖襲擊,那里又發生了激烈沖突的消息。跟隨公司在這種環境下風雨同舟,看著公司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我很自豪自己沒有做逃兵,同時更體會到和平的彌足珍貴。”
中國電建(5.200, 0.02, 0.39%):讓“中國風”造福非洲
《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 侯雋|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現場報道
1964年,幾內亞庫克羅河上,中國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建”)的前身之一——中國水電承建了金康水電站,這是中國早期對非洲的援建項目之一,中國電建走進非洲的歷程從上個世紀60年便已開啟。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從非洲最長大壩蘇丹麥洛維水電站項目到非洲最高大壩埃塞俄比亞泰克澤水電站,從非洲最大風電項目埃塞俄比亞阿達瑪風電場到非洲最大光伏項目阿爾及利亞233兆瓦光伏電站,從世界最大水庫擴機工程卡里巴南岸擴機項目到世界最大光熱電站摩洛哥努奧光熱電站項目,都有中國電建的身影。
作為最早一批在非洲開展國際業務的公司,中國電建在非洲實施了眾多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投資,為非洲發展和改善當地人民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電建總經理孫洪水在中非公司家大會現場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作者 肖翊 攝)
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中國電建總經理孫洪水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作者采訪時認為,中國電建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秉承“建設一座電站、造福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環境、傳承一方文化、培養一批新人”的理念,在工程建設中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同時,注重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高度重視履行公司社會責任,關注當地社會民生,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所在地社會公益事業。
阿達瑪的“中國風”
這一年38歲的加布魯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開了家小咖啡店,幾年前咖啡店剛開業時,停電讓她頗為頭痛。
“那時亞的斯亞貝巴經常斷電,我需要購置發電機,還要買燃料,成本降下不來,經營很困難。現在偶爾也斷電,但是比以前好很多,發電機用得也少了,咖啡店成本降低,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加布魯說。
讓加布魯受益的項目是位于亞的斯亞貝巴東南約95公里的阿達瑪風電項目,其位于阿達瑪城外的山區,海拔1824~1976米。
阿達瑪風電項目是埃塞俄比亞史上建成時間最短的發電項目和第一個投入運營的現代化風電場,還是目前非洲已建成的第二大風電場。
資料顯示,2011年埃塞俄比亞全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約210萬千瓦,其中95%是水電,用電人口僅約41%,是一個嚴重缺電的國家。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增長最快的非石油經濟體,電力需求急劇增長,已建水電站不能滿足裝機發電,使電力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
但埃塞俄比亞風電資源較為豐富,統計數據顯示,50米高度風速7.5~8米/秒的可裝機儲量18645兆瓦,8~8.8米/秒的可裝機儲量4925兆瓦,8.8米/秒以上的可裝機儲量2005兆瓦,具備建設大型風電基地的條件。(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6期)
阿達瑪風電項目先后建成一二兩期,總裝機容量204兆瓦。其中一期風電場于2011年6月正式開工,2012年8月移交業主;二期2014年5月開工,2016年6月全部移交業主運行。
中國電建東南非區域總部黨工委書記王宴濤認為,中國電建不僅在競標中擊敗埃及,還在建設中完勝西方國家的競爭對手(在阿達瑪風電場建設之前的一年,西方的競爭對手已經開工建設北部阿什格德風電場,技術受到當地社會的普遍質疑。之后更換了風機設備,由于運輸、吊裝設備不配套,項目拖期嚴重,在阿達瑪風電場建成一年后才遲遲完工。之后由于運行維護和設備本身問題不斷,目前幾乎已全部停止運行)。
克服重重困難,項目獲習近平主席親自推介
阿達瑪風電場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都克服了哪些困難?
首先,關鍵設備需從中國貿易,包括風機、塔筒、發電機、變壓器等具有超長、超寬、超重、超高特征的大件設備。
王宴濤認為,“葉片(43米長)和塔筒(25米長、近30噸重)等風機部件屬于超規格設備,中間要縱穿兩大洋、橫跨三個國家,海洋運輸上萬公里,陸路運輸上千公里,對運輸工具、道路條件、裝卸設備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尤其輕且長、碰撞后易損壞的葉片對公路轉彎半徑要求很高。為此,我們專門對不同路線全線行走了數次,累計歷時月余,驅車近萬公里,在戈壁沙漠中頂著50多攝氏度的高溫考察,不放過任何一個轉彎、橋梁、村鎮,有針對性地對運輸車輛提出要求,確保了葉片能夠順利通過。”
特殊的氣候條件對施工也有較大影響。阿達瑪風電場的場址位于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當地風速通常情況下超出風力發電機組吊裝安全風速(8~12米/秒),給風機吊裝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難。此外,阿達瑪地區的雨季較長,且降雨集中,雨季施工對工程的進度、質量、安全均有較大影響。
據王宴濤介紹,監理進場較晚且缺乏經驗是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之一。“業主(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先后聘請了亞的斯大學、阿達瑪科技大學和馬克雷大學的學者團隊作為本項目的監理,業主和埃塞俄比亞國家的出發點很好,但卻苦了我們。由于不熟悉風電技術和合同(監理進場時項目已開工,為了學習掌握技術,他們曾在會議上正式提出讓承包商停工半年以便監理方熟悉情況),任何施工環節都舉步維艱。不過,經過磨合說服,特別是對我們的全套生產加工和控制體系了解后,徹底相信了我們的技術能力和水平。項目建成后,阿達瑪科技大學和馬克雷大學相繼開設新能源專業,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王宴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作者。
作為中國承包商在非洲大陸執行的第一個風電項目,阿達瑪風電場項目采用中國貸款、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設備,是我國風電首個從規劃設計、土建施工、設備供貨、安裝調試,到運行維護全產品鏈“走出去”的項目,成為非洲各國利用中國技術和資金發展新能源的范本。
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進行的中非裝備制造業展會上,向時任非盟主席兼南非總統祖馬及非洲各國政要推介了埃塞俄比亞阿達瑪風電場項目。
國際氣候組織也對阿達瑪風電場投產認為祝賀,并稱埃塞率先帶領東南非國家實現新能源的突破,該項目完美地詮釋了中國國家誠心誠意幫助非洲國家開發新能源,成為埃塞俄比亞“增長和轉型計劃”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和璀璨的國家名片。
埃塞俄比亞水資源和能源部能源研究中心局長葛薩耶?阿巴納認為,中國人的勤勞和敬業精神令人佩服,這也解釋了阿達瑪風電場為什么能比動工更早的其他風電場更快實現并網發電的原因。
阿達瑪風電場項目不僅帶動了中國成套機電設備大規模貿易,同時也使用了施耐德、西門子、德國MR、美國普羅太克、ABB等國外品牌的部分電氣產品,為世界其他國家設備貿易創造了機遇。
“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
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非洲作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第二大市場,占海外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額近50%。在我國新簽合同額位居前10名的國家中,非洲國家占了7席。
非洲一直是中國電建世界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中國電建在非洲41個國家設有85個境外機構;在非洲46個國家執行工程項目合同837份,涵蓋水利、電力、交通、航運和房建等多個領域,合同總金額達到2392億元。
中國電建總經理孫洪水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作者采訪時認為,近年來,面對“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電建在堅持“國際優先”的基礎上,提出“世界發展戰略”,并立足于“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獨特優勢,制定了“國際業務有限公司化、國際經營屬地化、有限公司公司世界化”三步走的國際發展戰略。
“高端切入、規劃先行,技術先進、質量優良,風險可控、效益保障,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這是中國電建創新提出并很好實施的新理念。” 孫洪水說。
具體到中國電建在非洲的布局,孫洪水認為,“我們在非洲地區,大力推行資源配置屬地化和項目用工本土化,為當地民眾提供培訓、就業機遇,促進當地技術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做到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
例如,中國電建自2004年進入安哥拉市場以來,在水利水電、公路橋梁、市政工程、城市供水、機場工程、學校、醫院及體育場館等多個領域累計承建項目300多個,幾乎囊括了安哥拉近幾年整個國家衛生系統的建設,每年為當地居民累計提供就業崗位約12000個,也為當地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就醫機遇,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醫療衛生狀況;在科特迪瓦,蘇布雷水電站一個項目就創造了近3000個工作機遇,勞動用工屬地化率達到86.9%;在贊比亞,中國電建在修建水電站的同時,為當地修建了技工培訓學校,專門為當地工人提供各種技能培訓,項目結束后,該技工學校將無償移交給當地業主,為該國培養更多的工程建設人才。
埃塞俄比亞阿達瑪二期風電EPC 項目 (圖片來源:中國電建)
此外,中國電建還積極參與和推動與非洲國家之間多種形式人文交流,主動發揮技術優勢,承辦中國商務部援外培訓班,為非洲各國培養大批水利、電力行業的技術人才,在國家合作平臺上豐富了中非交流合作內容。
香港聯運:港企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開展對非投資
《中國經濟周刊》作者 張燕|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報道
2016年,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香港聯運能源控股公司(下稱“香港聯運”)應運而生,專注于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新興市場的能源基建項目,主營業務為股權投資和投資控股。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香港聯運董事長鄭達祖接受《中國經濟周刊》作者采訪時認為,未來10至20年非洲大陸將成為世界發展的新引擎。中非公司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正從工程項目向運營管理、從短期收益向長期投資轉變,更重視本地化發展與區域公司共同提升成為趨勢。
香港聯運董事長鄭達祖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作者 肖翊 攝)
香港聯運為何對電力項目“情有獨鐘”?
成立兩年多來,香港聯運在非洲參與投資建設了盧旺達水利水電項目、保羅馬水電站、魯帕塔水電站及參與了佛得角國家電力公司的私有化。
其中,保羅馬水電站和魯帕塔水電站都坐落在非洲第三大河贊比西河上,是莫桑比克國家國家五年計劃重點戰略發展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據鄭達祖介紹,兩座大壩修好后,預計裝機量分別可以達到610兆瓦和210兆瓦,有望減輕莫桑比克對國外電力的依賴。
目前,香港聯運已經獲得保羅馬水電站和魯帕塔水電站的開發權和特許經營權,完成了項目初步可研報告并通過了莫桑比克電力公司的評審。
鄭達祖認為,莫桑比克不僅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非洲國家之一,還被列為中非產能合作先行先試的示范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安定、投資環境與政策良好,且中莫經濟合作良好,非常合適作為香港聯運進入非洲市場的橋頭堡。更重要的是,此次合作展覽了香港聯運作為港資公司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響應,以及將愿景轉化為行動的能力。(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6期)
除了在莫桑比克,香港聯運在非洲還參與了佛得角國家電力公司的私有化改組以及盧旺達水利水電項目的修建。前者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電網鋪設及設備改造,希望可以通過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供電,從而降低電力價格。實現智能管理,減少電力損失,為佛得角全國提供充足供電。
鄭達祖認為,之所以對電力項目如此“情有獨鐘”,一方面是因為非洲大部分國家都面臨電力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基于中國公司在電力項目上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經驗。
“中國的水利水電行業技術是世界最好的,絲毫不弱于美國、日本和歐洲各國。中國公司的設計能力、設備能力和研發能力已是世界領先。”鄭達祖認為,此次莫桑比克水電項目的勘探設計由中國電建有限公司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承擔。該研究院此前參與了國內多條河流流域的規劃、30多座常規水電站的設計和建設,并對非洲地區的水電、能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和研究工作。鄭達祖認為,除了技術上的優勢,香港聯運也希望和其他中國公司合作,一起推動和實施國家提出的國際產能合作。
非洲公司尋找合作伙伴時,中國公司往往更受歡迎和好評
此次修建保羅馬水電站和魯帕塔水電站,香港聯運采取了和巴西ATP公司及莫桑比克Sonipal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的模式。這同樣是香港聯運在非洲本地化的一種嘗試。
“隨著中非兩地公司之間合作的加深,公司正在呈現謀長遠、本地化等新特征。”鄭達祖介紹,以能源開發為例,隨著中國公司在非洲參與建設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以往所在國國家債務擔保的模式難再適應。中國公司正從重視參建項目有無擔保,向重視建成后項目能否盈利轉變;從單方面建設開發,向尋找本地的公司共同建設轉變。
目前正在建設的盧旺達水利水電項目采取的是和非洲本地國家合作的模式,香港聯運在盧旺達水利水電工程中負責的尼亞巴隆哥二期工程,相當于參與了當地國家發起并招標的一個PPP項目,采用BOT模式(建設—營運—移交),但當地國家的投資很少,香港聯運作為社會資本投資方的運營期為28年,其中建設期大概需要5年時間。
據了解,香港聯運目前對尼亞巴隆哥二期工程的投資已經超過10億美元,覆蓋4座大壩及4座電站。據鄭達祖介紹,尼亞巴隆哥河是盧旺達全國最長的河流,幾乎貫穿全國,非常適合發展水電項目。2015年該國國家已經投資1.1億美元建成尼亞巴隆哥一期水電站,又與布隆迪和坦桑尼亞兩國合作開發了價值3.1億美元的水電站,但是仍然很難滿足盧旺達對于水利和電力的需求。
“二期工程的4座水電站全部修完后,裝機總容量將達128兆瓦,占目前盧旺達國內發電總量的70%以上、未來全國總發電量的25%左右。”鄭達祖認為,該項目不僅可以滿足目前盧旺達的部分供電需求,還可以為當地農業提供灌溉用水。“盧旺達是典型的農業國家,農業占其GDP的三分之一多。其國土面積2.63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有1200萬左右,是非洲大陸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其中,約85%的人口分布在鄉村。如果可以解決用水問題,那么對當地農業的發展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在鄭達祖看來,如何選擇能源項目、確保收益,為其提供建設、運營解決方案,是促成中非公司深化合作的關鍵。
以電力領域為例,鄭達祖說,要能做到定成本、謀收益。非洲大陸水力、太陽能(3.260, 0.00, 0.00%)、風能等資源豐富且自然條件穩定,為利用新能源發電提供了基礎,其成本能夠預估可控。國際組織對于非洲相關地區的電力需求有持續關注,能夠測算出市場需求,判斷出盈利空間。在項目建設評估初期,要尋找穩定現金流,鎖定被服務對象的市場購買力。
“作為香港公司,我們憑借金融資源優勢為在非洲建設的能源項目提供運營解決方案,同內地公司一同服務非洲市場。”談及非洲能源市場的競爭,鄭達祖坦言,有不少歐美公司也在積極開展業務,但他們注重單一項目的短期回報。非洲公司尋找合作伙伴時,中國公司設身處地的方案、符合區域發展的項目、實用的技術與標準、坦誠實干的作風,往往更受歡迎和好評。
香港聯運雇傭的水利工程師在莫桑比克贊比西河沿岸勘查。(圖片來源:香港聯運)
開拓新的合作領域: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等
鄭達祖認為,非洲大陸有著人口基數優勢、市場空間廣闊、自然資源豐富,在世界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影響。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落地,為中非公司間合作提供了更大平臺,創造了更多互利共贏機遇。但同時,他也坦言,在非洲投資項目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同樣要面臨很多風險。(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6期)
“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是安全。”鄭達祖認為,受到宗教、政治以及恐怖主義的影響,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安全形勢并不樂觀。與此同時,部分國家和地區存在法律與稅務制度不健全、國家內部各部門間相互沖突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國公司在當地的正常發展和投資利益。此外,沖突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以及貨幣價值變動都會對公司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鄭達祖認為,目前香港聯運在選擇投資區域時,更多地偏向于法律制度相對健全、貨幣政策相對穩定的國家和地區。“盧旺達是目前非洲國家中除毛里求斯之外,政治最穩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當地國家十分重視與百姓民生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是‘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背景下,中資公司走出去的絕佳機遇。”鄭達祖分析說。
除了安全問題,文化上的差異同樣也對中國公司與非洲公司之間開展合作形成了挑戰。對此,香港聯運在莫桑比克的合作伙伴、索尼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拉提爾認為,文化差異是不同國家公司之間開展合作的主要挑戰,尤其在雙方彼此不了解的情況下。“過去幾十年,很多發達國家都給予了非洲各種援助,但是他們的援助更多建立在他們認為非洲需要什么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真正了解非洲現階段需要什么的基礎上。”拉提爾認為,非洲確實很需要資金的支持,但是單純的投資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非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只有通過和非洲本地公司合作,幫助非洲建立起自己的經濟基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非洲的經濟問題。
香港聯運的另一位合作伙伴、來自佛得角普爾曼投資公司的CEO 安德瑞同樣提到了這一問題,他建議來非洲投資的中國公司可以更多地考慮如何實現本地化戰略。這不僅有利于中非兩國之間加強合作,在促進非洲人民就業的同時,也會為中國打開新的市場。
“和香港聯運的合作非常愉快,他們在本地化方面也做得很多,與直接投資相比,更多地選擇與非洲本地公司合作,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雙贏。”安德瑞說。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多國進行的金融合作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先進的金融服務理念,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支付手段,有力推動了非洲現代化金融體系的建設。
在采訪中,鄭達祖認為,未來也會考慮與非洲公司就金融服務創新進行一些合作。
“近年來國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很快,包括支付清算、電子貨幣、區塊鏈等領域,正在對銀行、證券、保險和支付等金融服務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功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鄭達祖認為,目前正在研究將區塊鏈技術與電力板塊結合,尤其是在電力輸送領域。“近年來,隨著非洲經濟的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支點開始增多,尤其是中國的商業銀行,已經將業務擴展到了很多不同國家和地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不僅可以將國內的成功經驗復制出去,還可以幫助公司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傳音控股:“非洲手機之王”
《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 曹煦 |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現場報道
用10年時間稱霸非洲的手機市場,這是一個中國品牌書寫的故事。
在許多非洲國家,10個用手機的人中,就有4個人在用傳音手機。特別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許多國家,傳音旗下的系列產品,占據著當地40%的市場份額,2017年其更是超越三星成為非洲第一大手機品牌,被稱為“非洲手機之王”。
傳音控股2007年進軍非洲,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傳音手機在世界銷售了超過1.2億部手機,排名第四。
傳音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竺兆江在中非公司家大會現場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作者 肖翊 攝)
這個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手機品牌如何在非洲做到市場占有率第一?傳音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竺兆江認為,傳音的成績離不開對非洲市場及當地消費者的洞察,離不開本地化創新以及多品牌市場策略的布局,更離不開與當地合作伙伴的共贏協作。
品牌策略上,傳音目前在非洲一共有3個手機品牌,售價從十幾美元到400美元不等。
竺兆江說,傳音一開始就堅持要在非洲做出品牌的理念,走正規路徑鋪貨,一點一點將渠道做扎實,不追求速成、暴發,歷經多年積累,最終把品牌樹立起來。“傳音一起步就比較正規,不僅自己賺了錢,還教會當地人怎么做生意。”
據竺兆江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當地市場和消費者,傳音在非洲建立了大型生產制造中心,不僅創造了大量本地就業機遇,培訓積累了行業人才,更大力帶動了當地通信產品的建設,積極促進了當地基礎設施的發展。傳音甚至通過幫助非洲當地官員深入了解中國手機行業發展實況,推動優化了當地制造業規則以惠及更多公司。(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6期)
從一個“接地氣”的細節或可看出這個中國手機品牌在非洲大獲成功的密碼。由于大部分手機拍攝都通過面部進行識別,膚色較深的人種很難做到準確識別。為了貼近本地市場,他們成立工作小組,大量收集當地人的照片,進行臉部輪廓、曝光補償、成像效果的分析,通過眼睛和牙齒來定位,在此基礎上加強曝光,幫助非洲消費者拍出更加滿意的照片。
此外,傳音手機針對非洲用戶普遍年輕化的特點,主打音樂功能,隨機贈送定制的頭戴式耳機,迎合了非洲消費者經常跳舞的生活習慣,在喜歡音樂、舞蹈的非洲用戶中非常受歡迎。
在售后方面,傳音還是第一個在非洲本地建設售后服務網絡的外國手機公司。幾年來,傳音耗資數億人民幣,在非洲建立了86個世界級售后服務中心和超過1000個售后維修收集點,目前已經是非洲最大的用戶服務網絡。
中非又簽下了哪些大單?
基建篇
9月2日,中國建筑分別和埃及投資與國際合作部簽署35億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二期項目總承包合同,與埃及東部油氣公司簽訂了61億美元的埃及蘇伊士煉油及石化廠項目總承包商務合同。
9月2日,中鐵十六局有限公司與蘇丹國家鐵路公司簽署總長2407公里的蘇丹港經尼亞拉至阿德里鐵路項目框架協議。蘇丹港至乍得鐵路橫跨蘇丹、乍得兩國,全長3428公里,東起蘇丹港、西接乍得首都恩賈梅納,被譽為“貫穿非洲大陸經濟的光榮鐵路工程”及“非洲大陸最重要的戰略規劃項目之一”。此次簽署框架協議的蘇丹港至阿德里鐵路項目,為蘇丹至乍得鐵路項目核心部分。
9月4日,招商局有限公司與吉布提共和國簽署了《吉布提老港改造商務對接諒解備忘錄》。招商局一直以來與吉布提分享發展經驗,通過“前港—中區—后城”模式在吉布提的實施,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在科特迪瓦—中國經濟合作論壇上,中鐵國際有限公司與科特迪瓦交通部簽署了阿比讓FHB國際機場擴建項目的框架協議。阿比讓FHB國際機場是科特迪瓦唯一的國際機場。項目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改造、擴建老航站樓、場站及其他專業配套設施建設。
能源篇
8月30日,中國石油(8.240, 0.06, 0.73%)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宜林和南蘇丹石油部部長埃扎克埃爾·魯爾簽署《中國石油與南蘇丹石油部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與南蘇丹石油部將在南蘇丹37區穩產上產、南124區全面復產、技術支持及人員培訓等方面開展更加務實的合作。
9月2日,東方電氣(7.430, 0.09, 1.23%)在京簽署埃及漢納維6×1100MW清潔煤燃燒項目總承包合同。該項目電站主機由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5.060, 0.09, 1.81%)制造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將采用世界最為先進的高效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和近零排放環保技術,建成以后將是世界最大的清潔燃煤電站。這是中國公司首次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當今最高參數等級超超臨界清潔燃煤技術推向世界。
9月2日,中國化學(6.550, 0.13, 2.02%)工程所屬中國五環公司、中非產能合作基金、EMCO三方共同簽署了贊比亞埃米科煤礦及電站項目的合作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的簽署是中贊兩國在“一帶一路”政策下的成果體現,項目包括一座2x170MW燃煤電站及所屬煤礦,將緩解贊比亞國內目前嚴峻的供電形勢,對贊比亞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贊比亞國家與項目公司簽訂了20年的國家購電協議。(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6期)
9月2日,中國有色有限公司與贊比亞國家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中國有色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的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與新達成落戶意向的8家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贊比亞國家與部分中外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本次論壇達成的合作項目,簽約總金額約14.7億美元。該合作區是中國在非洲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和贊比亞第一個多功能經濟區,在倫古總統和中贊兩國國家的支持下,合作區已有入區公司50余家,吸引投資近19億美元,區內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4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近8000個就業崗位,開創了中贊友好合作的新模式。
中國電建董事長晏志勇與埃及電力部長共同見證了中國電建與埃及電力控股公司簽署阿塔卡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框架性合作文件。隨著埃及核電及新能源項目的上馬,阿塔卡抽水蓄能電站已成為塞西總統及電力部最重視和最優先的項目。
海洋篇
9月2日,幾內亞共和國與中國船舶工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在京簽署了海洋領域一攬子合作項目協議,雙方將在海洋漁業及漁業區安全、海洋運輸裝備、修造船設施等多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資料來源:國務院國資委官網)